為何全球出版業寒冬之際,柏林的獨立書店愈開愈多?

2017-01-16 12:57

? 人氣

賣書的環境好嗎?你問。但看著最近每年底談到出版業的新聞總是用上「寒冬」這兩字,答案似乎不言自明。面臨網路電商的崛起與折扣大戰的夾殺,每個有心經營書店的人總是滿腹苦水。事實上不只是台灣,幾乎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現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正因如此,這才顯得德國—精確來說是柏林—在這股潮流中有多麼不一樣。

你可能聽說德國人愛書也愛閱讀,但你可能會很驚訝,根據調查,有將近一半的德國人(49%)會在聖誕節把書當成禮物送出去。他們不只閱讀,也分享閱讀。

長年觀察柏林文化生態的澳洲作家史都華‧布勞恩(Stuart Braun)近日在德國新聞平台Deutsche Welle發表一篇文章,闡述他深入柏林獨立書店生態所觀察到,關於這個城市的書店如何在這股潮流中奮戰。

「儘管蠶食鯨吞的線上與主流市場出版商崛起,且亞馬遜的黑暗幽靈造成英國過去十年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獨立書店關門,柏林近年私人經營的書店成立的數量卻比關門的還多,他們正在經歷一種閱讀文藝復興。」布勞恩寫道。

根據德國出版協會的統計,2011到2016年間,柏林的獨立書店從兩百九十九家成長到三百五十二家,「放在國際,甚至只看歐洲,這都可說是史無前例的。」

布勞恩提到他近日參加柏林一家以文化、自然、次文化、烏托邦和前衛藝術為主題的書店Zabriskie的三周年慶活動,他如此形容當時的場面:「當時已經接近午夜,而這家小店還擠滿了人群,分享故事、四處傳閱書籍,或跟著DJ播放的歌曲舞動,這是一種透過親密的對話建立起來的社群,無法在線上複製。」

Zabriskie會定期在書店舉辦朗讀會、小型演唱會以及城市中的自然環境漫遊,藉此和當地社區形成一個「文學生態圈」。另一方面,Zabriskie其實也得利於政府的政策;2002年,德國政府推出一道法令,全國所有書店(包含亞馬遜),都必須統一新書價格,因此大型連鎖書店和網路商店無法靠折扣吃掉小型在地書店。

除了書店本身保持與社區的關聯,加上政府法令的保護之外,某種跳脫大數據和演算法的客戶「政治意識」也很重要。布勞恩舉柏林另一家書店Hundt Hammer Stein為例,該書店主人漢默斯坦(Kurt von Hammerstein)說,九零年代,德國各地的書店也曾經面臨大型國際出版社的入侵而紛紛倒閉的窘境,然而這個窘境反而激起了一群「具有高度政治意識」的柏林人開始拒絕支持亞馬遜這樣「一面付低薪給員工一面避稅」的大型出版商,這些人就成為他最忠實的客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