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從〈一個人〉談創作

2017-01-15 06:40

? 人氣

歌手李宗盛作品:一個人。(擷取YouTube)

歌手李宗盛作品:一個人。(擷取YouTube)

一個人在理想與現實中跌倒

這樣的創傷 要多久才能醫得好

一個人在現代與傳統中尋找

怎樣的答案 才能讓大家都覺得好

──〈一個人〉

上面這引的是什麼?是一段歌詞。它給你什麼感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A、媽的又哪個智障在無病呻吟發廢文

B、何必讓大家都覺得好,自己能活下去就該夠了

C、可以理解這種感觸,只是這好像有點太普通了

D、我需要更多資訊才好作判斷。(去查資料、聽全曲)

現在大家都很精,都懂得躲陷阱,所以我這裡也就給一個不用馬上表態的D選項;或者你有其他答案,都好。

那麼,這首歌什麼來歷?答:它收錄於1986年專輯《生命中的精靈》,作者和歌手是同一人,叫李宗盛。

李宗盛後來成為華人流行樂壇最最成功的大佬,經手每張專輯每個藝人都賣,把滾石唱片公司帶上業界頂峰,個人創作也是金曲接著金曲,我這種文學專業的研究者都推崇。行業的高峰期過後,退下來另外辦個「李吉他」做樂器賣;時至興來,和老友組個「縱貫線」樂團復出一下,又一波賓主盡歡。也偶爾去各地開開講座兼兼課,總之就是逍遙自在,功德已經圓滿。

縱貫線(擷取YouTube)。
「縱貫線」樂團。(擷取YouTube)

現在我們再回來看他還沒紅的時候寫的這首歌、這段歌詞,你作何感想?我的感想是:

一、問題就是機會:他把這些很多人都有過的創傷和問題,化成他的利基了。他依循這個思路,寫了許多引發了廣大共鳴的歌曲,這〈一個人〉只是其中較不出色的一首。

二、文隨主人:如果這段歌詞的作者,是一個到現在也沒混出頭的小角色,那它也就只是兩個隨處可見的平庸問題,只會得到一堆A、B、C之類的回應,或者一些沒卵用的心靈雞湯。

三、有為者亦若是?──時代不同啦!三十年前,媒體和娛樂選項還不太多,消費者正渴望年輕人,又還習慣購買錄音帶和CD,新興的幾家公司也是年輕人自己創的,他們出來,一下子就紅了,一下子就變主流了。而現在?主流的容量已經爆滿,網路時代選擇太多,盜版太容易,獨立創作太難成功了……

你對哪段感想比較有同感?如果是(一),你可能是個關注內容的創作者;如果是(二),你可能是個喜歡閒扯淡的嘴炮;如果是(三),你可能是個懂點生意經的、憤世嫉俗的嘴炮。

或者你並不想只做嘴炮,或者你想質疑一下我這幾段文字到底是什麼意思。答案是:我在試著幫你照見一下你的心境。如果你沒什麼感覺,那表示你離創作這個行當比較遠,或者你已經在軌道上;如果你有感觸,那麼,也許你可以去多找一些李宗盛的歌來聽,研究一下他的生涯,學個兩手,放到你的作品裡。

又或者,你也可以作出別樣的解讀,和大家分享一下。不過──如果要做,不如多作幾樣,設想一下,你作品裡的角色,分別會對這種問題、這種人物作何感想,而這些又對應著現實中的哪種人……能夠這樣的話,那麼,你或許就是一個能進入「製作人」的思考領域的創作者了。

其實,我引這段歌詞,是想拿來作另一篇文章的前言,可是寫著寫著發現有點扯遠了,所以趕快下個兩段結論,獨立出來,算作一篇短文。如果能夠給你什麼啟發的話,那麼,其實你心裡應該已經醞釀很久了,這裡也就是推個一把。或者你想吐槽一下,那我自己已經先吐槽自己了,你可以小點力;不過李宗盛的事蹟是真的,可以的話,我們也還是多跟他學幾招吧。

*作者台北人,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碩士,香港浸會大學人文與創作系博士候選人;作家、歷史研究者、也是漫畫工作者。2013年創辦「恆萃工坊」,目前的產品有《易經紙牌》和《東方文化學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