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新南向政策─瞄準產業,我們做對了嗎?

2016-12-23 06:20

? 人氣

台灣現在急切需要的,不僅是一個願意溝通的政府,也需要一個懂得橫向整合、俱有高度的政府。(資料照,取自中央社)

台灣現在急切需要的,不僅是一個願意溝通的政府,也需要一個懂得橫向整合、俱有高度的政府。(資料照,取自中央社)

近年來,隨著東協各國逐漸互相撤除關稅,取消區域內貿易、投資限制,並陸續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後,台灣對東協市場的表現逐年下滑,落後於週邊國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自2009年起,對東協直接投資金額便大幅成長。2015年,台灣對東協國家之出口佔出口總值的18.1%,僅次於中國大陸,對東協國家投資累計高達869億美元,也僅次於中國大陸,可見東南亞市場對台灣的重要性。然而,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對東協出口較2014年大幅衰退14.45%,出口金額從595.29億美元跌至509.29億美元;自東協進口較2014年衰退16.98%,進口金額從341.14億美元跌至283.23億美元,此實為一大警訊。

東協經濟共同體上路。(美聯社)
2015年,台灣對東協國家之出口佔出口總值的18.1%,僅次於中國大陸,對東協國家投資累計高達869億美元,也僅次於中國大陸,可見東南亞市場對台灣的重要性。(資料照,美聯社)

未來,隨著「東協10+6」合作機制逐漸成熟,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來勢洶洶,台灣出口勢必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如何突破重圍,開創一條新的路線,將成為台灣國際經濟貿易是否能「逆風高飛」的關鍵。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參與成員國代表2014年在南京集會(取自網路)
未來,隨著「東協10+6」合作機制逐漸成熟,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來勢洶洶,台灣出口勢必面臨更嚴峻的挑戰。(資料照,取自網路)

值此之際,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是危機也是轉機,端看政府是否能準確評估國內外經貿現況,推出一完整且具戰略性思維的政策。

扭轉製造業至上的思維

總統府於今年8月16日召開「對外經貿戰略會談」並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將從四大面向:經貿合作、資源共享、人才交流與區域鏈結,推動新南向政策。其中「經貿合作」由經濟部主導,聯合各部會共同推動。統整其欲推動產業方向如下:

結合亞洲矽谷計劃,吸引東南亞的加速器、新創團隊來台,並協助新創企業進軍東協及南亞。

由五大創新產業切入,落實供應鏈整合,強化雙邊貿易及投資合作。

整合國內具潛力廠商,輔導電子收費-ETC、智慧醫療、智慧校園等物聯網系統之輸出。

鎖定教育、健康、醫療,以及餐飲、住宿、休閒娛樂等新興服務產業為推動目標。

結合電廠、石化、環保、ETC及都會捷運等俱有輸出潛力的產業,進行基礎建設或整廠輸出。

20161221-總統蔡英文21日出席民進黨中常會。(顏麟宇攝)
總統府於今年8月16日召開「對外經貿戰略會談」並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將從四大面向(資料照,顏麟宇攝)

然而細讀後卻有幾點令人不解的地方。比如欲推動的產業多到令人眼花繚亂,究竟何者為台灣的優勢,令人摸不著頭緒;比如「新南向政策」推動對象涵蓋東協十國、南亞六國與紐澳,各國差異甚大,即便同一國家,不同城市間也有著巨大的落差。如何針對不同城市、國家,聯結相對應的產業,並非只靠單一計劃就可以解決,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更細緻地分析全球趨勢與在地需求,訂定短、中、長期執行目標與效益。

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在於,新南向政策所著重的產業仍為傳統產業,也就是以製造業為主;台灣的政策研究單位主力也集中在貨品相關貿易,對服務業也沒有過多的著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