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開先例!台灣與日本合作打造「ERG」科學衛星順利升空

2016-12-20 20:29

? 人氣

台灣與日本合作打造的「ERG」科學衛星20日順利升空(JAXA)

台灣與日本合作打造的「ERG」科學衛星20日順利升空(JAXA)

台灣中央研究院與成大共同參與打造的日本ERG衛星,在台灣時間2016年12月20日傍晚,順利從日本內之浦太空中心發射。成大ERG團隊20日傍晚在成功校區綜合大樓舉行直播派對,吸引許多科學與天文愛好者來集氣,共同見證台日合作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順利升空運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ERG(Exploration of energization and Radiation in Geospace)衛星為日本主導的一項地球輻射帶的衛星探索計畫,目的在了解輻射層如何保護地球不受太空中的高能粒子入侵。ERG衛星遠地點達到3萬公里,將是台灣自製的科學儀器航行最遠的新記錄。

台灣於2013年加入ERG衛星任務,中研院天文所和成功大學共同組成ERG台灣團隊,負責「低能量電子量測儀」(LEP-e),從設計開發、零組件製造、組裝與整合測試,乃至於後續的資料格式設定,都由台灣團隊負責。

ERG衛星未來將會持續肩負監測太空天氣的重任,並幫助人類解開更多地球輻射帶的謎團。台灣ERG數據中心網站已經上線,會持續更新相關訊息,並歡迎民眾到網站來認識ERG衛星計畫。

台灣與日本合作打造的「ERG」科學衛星20日順利升空(成大)
台灣與日本合作打造的「ERG」科學衛星20日順利升空(成大)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0日晚間8點(台灣時間7點)左右從鹿兒島縣肝付町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發射「艾普斯龍」(Epsilon)運載火箭2號機。2號機約15分鐘後按計畫與ERG探測衛星分離。發射獲得成功。

JAXA表示,ERG上裝有觀測輻射帶電子和電磁場的儀器設備。通過對高能電子的產生原因等進行調查,未來可望幫助防止人造衛星運行出錯。

范艾倫輻射帶(Van Allen radiation belt)模擬(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范艾倫輻射帶(Van Allen radiation belt)模擬(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輻射帶又稱「范艾倫輻射帶」(Van Allen radiation belt),在地球附近呈甜甜圈狀分佈。ERG將從輻射帶中穿過,觀測其電子和電磁場的變化,並調查構成輻射帶的高能電子產生的原因和過程等。

「艾普斯龍」是日本自行研發的小型固態燃料火箭。特點是具備發射前自動檢查功能,不僅能縮短作業時間,還可降低發射成本。JAXA專案負責人森田泰弘表示:「艾普斯龍適合搭載小型衛星,可以滿足這方面需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