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榮觀點:賴清德市長大人─你好大我好怕

2016-11-29 07:10

? 人氣

維冠大樓倒塌案判決出爐,台南市長賴清德質疑法官判決。(圖為在台南地方法院前/資料照/台南市政府提供)

維冠大樓倒塌案判決出爐,台南市長賴清德質疑法官判決。(圖為在台南地方法院前/資料照/台南市政府提供)

「法官你給我踹共!」

眾所矚目的維冠大樓案件在上禮拜五(11月25日)宣判,然而,早在宣判前筆者就不免憂慮,總覺得屆時隨著判決結果,法官群體勢必又要被抓出來凌遲、要承受恐龍罵名,而果不其然在宣判隔日的相關報導,即有媒體率以「維冠奸商115人死只判5年」作為頭版標題,嗣後賴清德市長在接受網路直撥暢談施政時,網友問及賴清德市長對維冠案之看法,其表示:「法官的判決與社會大眾、受災戶期待差那麼多,地方法院法官應出面說明判決理由,說清楚判決依據,才能符合社會期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固然維冠大樓案是件不幸的悲劇,造成無數家庭破碎,但該案在法律上的適用相對單純,從起訴迄至宣判期間也歷經一段時期,在檢察官起訴之初(偵結日期為105年4月),媒體也給予高度關注,本以為無論媒體、或政治人物、乃至社會大眾都能知道維冠大樓案在司法中有其極限,畢竟司法的功能在事後追究責任,真正能挽回悲劇的,乃係行政機關積極的作為,更加落實建築管理相關規範,但隨著宣判後引起的社會反應,尤其是賴清德市長的發言,讓人瞠目結舌,深覺台灣離現代法治社會越行越遠,彷彿倒退回到獵巫的中世紀,不知今夕是何夕!

台灣南部大地震,台南市永康區維冠大樓遭強震震垮,災情慘重,救難人員全力搶救。(美聯社)
台灣南部大地震,台南市永康區維冠大樓遭強震震垮,災情慘重,救難人員全力搶救。(美聯社)

「罪刑法定主義很難懂?」

刑法上最重要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罪刑法定主義」,講白了,只要是行為當時法律無明文規定處罰者,該行為既不構成犯罪,對該行為不得科處刑罰,而即使行為當時法律有處罰之規定,也不可科處行為人法律預定效果以外的刑罰,必須在法定刑度內論處。

 關於維冠大樓案的法律責任,檢察官在起訴書即已明白記載林明輝、洪先汗、鄭進貴、張魁寶、鄭東旭等人所涉及的係刑法第276條第2項業務過失致死罪(尚有同法第284條第2項業務過失傷害、過失致重傷罪),最後台南地院認為林明輝等人確實犯有業務過失致死犯行,在業務過失致死罪的法定刑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台南地院法官在法定刑的最高上限量處林明輝等人5年有期徒刑,併科最高的9萬元罰金(罰金部分涉及罰金提高之相關標準先不贅述),也就是法官在認定林明輝等人有罪下,已在這條文框架之下量處最高刑度,這也是刑法原則中最重要的罪刑法定主義的展現,任何法官絕對不可能逾越這樣的框架,亦是民主法治社會絕對不可撼動的核心價值。

「法官並非恐龍」

對於維冠大樓案之判決,依據台南地院宣判時的新聞稿,也載明承審法官也知道判處法定刑的最重刑「猶嫌不足」,但我國業務過失相關法條已經施行甚久,其實本條文對於不同業務過失內容未加區別,本就可以再進一步細緻化(如果維冠大樓案中,有關於違反建築法規造成傷亡的特別規定當更足以評價相關人等之刑事責任),如同我國過往面對酒駕肇事頻繁,抑或大統混油案中對法人無以對犯罪所得宣告沒收一般,此時必須仰賴立法機關迅速對社會做出回應,加快修法腳步方為正辦,也才足以供司法機關解決實務上面臨難題的途徑,而不是將矛頭指向法院,讓法院背負罵名,而或許是筆者孤陋寡聞、才疏學淺,不知道外國法制有無可供參考之制度,或許在別國司法實務存在著,可以允許法官可以在個案中自行創設刑度、刑罰種類之制度,用以制裁犯罪者,那倘若如此,更寄望立法者能加快立法腳步,如此一來,司法何愁不能在每件案件中回應社會期待!

「裝睡的人叫不醒、裝瞎的人看不清」

賴清德市長自入主台南市以來,政治仕途越發水漲船高,在台南市的市政治理上頻頻獲得廣大民意肯定,甚至被人尊稱為「賴神」,足見其聲望隆崇,而賴清德市長本身曾擔任過醫生,無疑是台灣社會中的菁英,但令人疑惑的是,明明我國刑法法條是以中文書寫,在閱讀上應不至於發生障礙,何以在維冠案件卻如此責難法院(業務過失致死就是5年為刑期上限)?

唯一的可能就是藉消費司法獲得更多民粹的認同,但一再的用政治語言消費法,最終絕對是全民承擔苦果,以賴清德市長擁有這樣高度的政治人物,難道不該更動見觀瞻、謹言慎行嗎,如果賴清德市長對司法的想法是要符合全民期待,那大概只有日審陽、夜審陰、職司偵查、審判、執行的包青天再世才能贏得臺灣人民的信任吧。

*作者為雲林地方法院法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