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牆覆滅代表人民可以掙脫威權」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共產政權沒有看起來穩固,最終會脆弱得不堪一擊

2019-11-09 09:00

? 人氣

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簡必丞攝)

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簡必丞攝)

「德國統一不是一鼓作氣就能完全達成的狀態,而是一種持續性的進程,影響所有德國人的長期使命。」──德國總理梅克爾

1989年11月9日午夜開始,德國近代命運的大門被鐵錘撬開,在東德人跨過柏林圍牆的歷史時刻,人人高舉香檳與啤酒慶祝自由:「大門敞開!」今年適逢圍牆倒下的30周年,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告訴《風傳媒》:「牆的覆滅代表著柏林終於統一團結、冷戰終結,以及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此外它也表示,東歐人民能夠掙脫威權獨裁往民主邁進,這是圍牆倒下帶來最重要的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際情勢數十載間瞬息萬變,東歐和蘇聯共產體制快速瓦解,然而中國改變路線,改革開放、引進資本主義,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今另一波東西新冷戰似乎成形,而台灣就位處中美衝突鐵幕的最前線。王子陶(Thomas Prinz)表示:「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我想台灣可以從中柏林圍牆倒下知道一件事──那些看起來堅固不搖的共產威權政府,最終可能會脆弱得不堪一擊。」

1989年11月4日,約有100萬示威者在德國東柏林的亞歷山大廣場上游行,抗議審查和鎮壓集會活動,橫幅上要求換新領導人和自由選舉。(AP)
1989年11月4日,約有100萬示威者在德國東柏林的亞歷山大廣場上游行,抗議審查和鎮壓集會活動,橫幅上要求換新領導人和自由選舉。(AP)

東德人在那個無法用手機、社群媒體動員的時代展現強大的團結力量,由幾百人的集會到號召30多萬人抵抗「史塔西」(Stasi,國家安全部)與武裝警察,人民的意志最終導致東德政權衰亡。王子陶指出,由德國的經驗可知,「對待共產威權所需的要素是時間與耐心,最後渴望自由的人民會越來越多,蔚為主流,而共產主義政權不能滿足人民對自由的需求。」

1989年11月10日凌晨,柏林人站在柏林圍牆上慶祝自由。(AP)
1989年11月10日凌晨,柏林人站在柏林圍牆上慶祝自由。(AP)

統一尚未完成,德國人尚須努力?

德勒斯登街頭一張將AfD(德國另類選擇黨)候選人醜化為希特勒的競選海報。(林璟昕攝)
德勒斯登街頭一張將AfD(德國另類選擇黨)候選人醜化為希特勒的競選海報。(林璟昕攝)

不過今年10月3日兩德統一29週年慶祝活動上,出身前東德地區的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強調兩德統一尚未完成,德國人為該國的自由多元自豪,享受個人自由之餘,也應履行社會責任,才能使民主長存。事實上,德東的經濟大幅追趕上徳西的腳步,由2018年的數據來看,德東經濟實力達到德西發展程度的75%,已遠比1990年代的43%慘況要好上許多。

但人們的認同態度又是另外一回事。根據德國當局每年發布的「德國統一狀態」報告,2019年仍有57%的德東人認為自己活得像個「二等公民」(second-class citizens),僅38%德東公民認為國家「統一得很成功」,報告解釋稱,這些不滿來自於東部人經歷了痛苦與巨變,體現在民眾的政黨取向與選舉結果上。

另一項權威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10月公布的最新數據指出,前西德出身的居民對德國整體生活的滿意度為61%,高於前東德人的50%;另外有24%德東選民逐漸厭惡梅克爾帶領的傳統政黨「基民盟」與社民黨(SPD)聯盟,轉而偏向極右黨派「德國另類選擇」(AfD),而西方選民對AfD的支持度則是12%。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