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巴布狄倫歌詞意境深遠 林懷民、余光中受其影響

2016-10-13 22:58

? 人氣

1965年的巴布.狄倫(Bob Dylan)(美聯社)

1965年的巴布.狄倫(Bob Dylan)(美聯社)

2016諾貝爾文學獎台灣時間今晚7點公佈得獎名單,今年得主是美國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他的作品深入文化、音樂、政治各個層面。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作家余光中、蔣勳、村上春樹等人都受其影響。這也是諾貝爾文學獎首度頒給具有歌手身份的創作者,意味著諾貝爾文學獎與民眾更加親近。

文化政治評論者張鐵志表示,從去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擅長報導文學的白俄羅斯女記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到今年頒發給巴布狄倫,就可看到諾貝爾文學獎的轉變。

張鐵志表示,巴布狄倫和披頭四一樣,都是流行音樂史上重要的創作者,搖滾樂從1950年代開始,早期只是簡單歌詞,到了60年代,巴布狄倫將詩詞帶入歌曲當中,他將民謠與搖滾樂結合,使得搖滾樂變得更深邃,也把歌詞帶到一個全新高度。

過去有人指出巴布狄倫的歌詞有抄襲之嫌,不過張鐵志也為他辯護,巴布狄倫屬民歌傳統,許多民歌都是19世紀演變而來,巴布狄倫站在這個傳統上引用、演繹,許多都是受到他人影響下而寫出的歌詞。

樂評陳德政表示,巴布狄倫極有影響力,他的音樂生涯很長,且一直站在浪頭上、站在時代高處,深刻影響60年代的美國。

由於美國是流行文化的輸出大國,陳德政認為,巴布狄倫可在短時間內就很有影響力,原因是「影響美國就是影響全世界」。陳德政指出,巴布狄倫在60年代美國動盪不安時,以20歲出頭的年輕人,一個蒼老的嗓音、超齡的歌詞,唱出時代景況,等同把那個時代的心聲唱出來。

一般年輕人可能會避免聽父母年代的歌曲,但巴布狄倫不一樣,他的喜愛者橫跨各個世代,從戰後嬰兒潮到當代都有他的歌迷。在60年代寫的歌詞,甚至都還能表述當代美國現況,作品穿透力極強。

巴布狄倫有如60年代的代名詞,他的歌曲反映時代與社會,台灣許多文化、音樂人都受到他的影響,林懷民曾自述:「我是1960年代長大的年輕人,那是Beatles(披頭四)的時代,那是Bob Dylan(巴布狄倫)的時代,那是嬉皮的時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家余光中有一批在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的作品,受到英美搖滾樂的影響,他還仿巴布狄倫名曲《隨風而飄》(Blowing' in the Wind,1962),寫下致敬之作〈江湖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