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美國傳奇搖滾教父、歌手詩人巴布狄倫摘下桂冠

2016-10-13 19:05

? 人氣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揭曉,由現年75歲的美國歌手詩人巴布狄倫(Bob Dylan)膺此殊榮,獨得8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79萬元)獎金,獲獎理由是:「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新的詩意詞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巴布狄倫是史上首位獲此殊榮的詞曲作家,也是第259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人、第9位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美國人,美國人上一次抱走諾貝爾文學獎是在1993年,由美國女作家莫里森(Toni Morrison)獲獎。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Bob Dylan)(AP)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Bob Dylan)(AP)

評委會主席、瑞典學院院士偉斯伯格(Per Wästberg )表示:「巴布狄倫堪稱目前在世最偉大的詩人。」

瑞典學院常務祕書丹尼爾斯女士(Sara Danius)說,巴布狄倫是偉大的典範,54年來,他不斷自我改造。她說儘管外界認為這個決定令人震驚,但「如果人們回顧過去5千年,會發現荷馬(Homer,古希臘詩人)及莎芙(Sappho,古希臘女詩人),他們寫詩是為了表演,巴布狄倫也一樣;現在的人們依舊閱讀荷馬與莎芙的作品,而且很喜歡。」

狄倫的經典反戰歌曲《隨風而飄》

1941年5月24日,巴布狄倫生於美國中西部的明尼蘇達州的猶太裔中產之家,原名羅伯.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青少年時期就對音樂深感興趣。從1962年發布首張同名專輯至今,他在流行音樂界與文化界的深刻影響逾半世紀,著名作品主要為1960年代深具反叛意識的民謠,外界咸認為他是當時美國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的一些早期作品成為當年美國反戰運動的代表歌曲,包括《隨風而飄》(Blowing' in the Wind,1962)和《時代在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1964)。

1965年的巴布狄倫(Bob Dylan)(美聯社)
1965年的巴布狄倫(Bob Dylan)(美聯社)

1960年代中期,巴布狄倫開始轉型,1965年發行了搖滾單曲《宛若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它是戰後流行音樂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2011年更被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 Magazine)譽為「史上最偉大搖滾單曲」。

巴布狄倫經典搖滾歌曲《宛若滾石》

巴布狄倫被認為是20世紀美國最重要且最有影響力的歌手,他直接或間接影響許多同時代與後來的音樂人,包括英國傳奇搖滾巨星大衛鮑伊(David Bowie)與美國地下樂團教父、「地下絲絨」(Velvet Underground)主唱路瑞德(Lou Reed)等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