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正言觀點:談談三年前的「貴賓狗」─對ICAO的感想

2016-09-26 06:30

? 人氣

今年,台灣無法籅國際民航組織,除了強烈遺憾,拿不出別的辦法。(外交部長李大維立法院備詢/顏麟宇攝)

今年,台灣無法籅國際民航組織,除了強烈遺憾,拿不出別的辦法。(外交部長李大維立法院備詢/顏麟宇攝)

三年前,馬政府以客席身份受邀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大會,當時蔡英文的「想想論壇」,以〈從觀察員變成貴賓狗,馬政府的賣台邏輯〉一文,嚴詞批評;撰稿者是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國際事務部副主任、時任(民進黨)台灣智庫副執行長的賴怡忠。三年後,蔡政府被拒於門外。兩相對照,感慨繫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華台北」是國際上認可的台灣「身分證」,無論你喜歡與否,台灣的國際空間就被限縮在這個框架內,譬如參加奧運或其他國際性賽事,以至於國際性論壇、組織,台灣只能用這個名稱,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固然是由總體國力決定,然而,由於複雜的歷史與政治因素,兩岸成為分裂國家中的特例,而經過了數十年的努力,兩岸一度存在的最大公約數,即是在「九二共識」下的「一中各表」。馬英九和蔡英文這兩位前現任總統,都曾擔任過陸委會主委,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內容想必嫻熟,其中「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不就是一中或憲法一中的內涵嗎?蔡英文的「維持現狀」,難道沒有明反暗合的心理糾結嗎?

蔡英文在競選時,曽嚴厲批評馬英九的外交政策,指其在中共的打壓下不斷退讓,但事實上,中共對台灣國際空間的打壓從來沒有間斷過,只是鬆緊之間,充滿政治謀略,本不足為奇,換言之,台灣的國際空間,是在雙方是否彼此有善意的前提下,才能有所進退,這是國際政治的現實,也是弱國(小英眼中的流亡政府、台獨理想中的台灣國、美日官方文件中「中國的一部分」、乃至「非驢非馬」的政治實體)的無奈。

在李登輝和陳水扁時代,台灣從來沒有機會參與像世界衛生大會(WHA)或世界民航組織(ICAO)的機會,直到馬英九上台,在經過各種努力,包括在兩岸關係中釋出善意後,我們才終於能在2009年以觀察員(非政府組織)的身分參與WHA (睽違38年),並且在2013年以主席貴賓(guest)的身分(主辦國邀請)出席ICAO第38屆大會。

這兩次台灣能突破外交困境,都是因為有正確的戰略思考,也因此,後來台灣皆可穩定地參與WHA,甚至國民黨最後一任衛福部長蔣丙煌赴會時,還在台上講了一小段台語,顯現出某種打響台灣的企圖心。但即便如此,民進黨在野時,皆一律批判貶抑國民黨所作所為是「矮化國格」、「賣台」。

衛福部長林奏延今年5月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演說並發表演說(YouTube)
馬政府在WHA講台語的蔣丙煌被罵「賣台」,蔡政府的衛福部長林奏延在WHA演說,不談台灣只說「中華台北2300萬公民」,卻被視為「稱職」。(youtube截圖)

新政府上台後,首位代表台灣出席WHA的衛服部長林奏延,不僅沒有新的開創,反而後退了一大步,在現場演說,隻字未提台灣不說,當然也未講台語,最離譜的是講稿中竟還出現「2300萬中華台北公民」,不僅荒謬且十分失格,回國後遭一片罵聲,可謂自取其辱,但小英政府卻説林表現稱職。而2013年好不容易躋身為ICAO主席貴賓的台灣,三年後的今天,卻連邀請函都沒有,確定進不了ICAO的大門,為什麼?蔡英文真的心中沒數嗎?

蔡英文上台後,外交主軸是「親美拉日脫中」,自以為高明,未料在南海問題上先挨了老美一記重拳,台日關係也原地踏步,安倍能丟出來的,都是口惠而不實的外交辭令,什麽東京奧會讓我們以「台灣」名義參與,總統府嚇得不敢回應,一個蓮舫放棄中華民國國籍、脫口而出「台灣不是一個國家」的實話,此一小漣漪在島內也可掀起巨波,台灣之自憐自棄可見一斑,更別提日前日本組織了一個史上最大的經貿訪問團赴中洽談投資合作,等於也是打了台灣一巴掌。

小英口口聲聲捍衛主權,也宣稱只要有實力就可以走自己的路,這些話都說得漂亮,可惜既要維持現狀,卻又對「那四個字」不肯鬆口,而經濟上又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事實上不可能),國內財政捉襟見肘,以至上任至今內政外交一敗塗地,除了痛罵中共鴨霸,毫無脫困之道。日前學者提出「台灣民眾在兩岸關係中的雙層民意」警訊,一針見血,蔡英文如今進退維谷,應深切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否則,台灣除了繼續內耗下去,大概也玩不出新花樣,更別提還有那麼多體制內外「成事不足 敗事有餘」的拉扯力量了。

*作者為已退休之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類似中國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