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隧壁面竟有長達1公里裂縫 學者:台灣位於板塊活躍帶,裂縫可作為變形的警示

2016-08-27 22:30

? 人氣

雪山隧道總長12.9公里,但高公局統計,2015年遭列管的內壁裂痕總和竟達1公里。(資料照,陳明仁攝)

雪山隧道總長12.9公里,但高公局統計,2015年遭列管的內壁裂痕總和竟達1公里。(資料照,陳明仁攝)

全長12.9公里的雪山隧道啟用迄今屆滿10年,為台北宜蘭之間的重要交通動脈。但有民眾抱怨,隧道內部屢見裂縫,部分長度竟長達2公尺,難以讓人安心駕駛。高公局總工程司許鉦漳指出,雪隧內只要是寬度超過0.5釐米(mm)的裂縫都會列管,2015年列管的裂縫總長約1000公尺,但寬度幾乎都介於0.6至0.7釐米,並無太寬、太深情形,2016年也無明顯惡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黃燦輝對此提醒,台灣位於地殼板塊活躍帶,每年約有1、2公分的浮動範圍,若隧道結構受到影響,就有可能變形,而裂縫可作為變形的警示。

有民眾駕車行經雪隧時發現,隧道內部壁面上裂痕累累,貌似「蜘蛛網」,且蔓延整條雪隧,北上25公里處尤為嚴重。也有民眾反應彭山隧道也有類似情形,現在是還沒有漏水的現象,但萬一真的漏水,「就來不及了。」

許鉦漳說,凡寬度超過0.5釐米的裂痕,都會列管並定期監測。他舉2015年為例,雪隧內被列管的裂痕總長度約1000公尺,但寬度大多僅0.6至0.7釐米,並無太深、太寬的現象,且2016年也未出現明顯惡化情形,而被列管的裂痕都已維修補強,隧道也沒有變形,無安全疑慮。

據了解,高公局每年會進行2次步行勘驗,並目視檢查,在發生颱風、豪雨,或芮規4級以上的地震時,才會特別巡察。而民眾對於隧道內的裂痕格外敏感,可能是因為雪隧2014年才完成全線油漆工程,致原灰色混凝土上的裂痕比較明顯。

黃燦輝則提醒,台灣位於板塊活躍帶,每年都有1至2公分的位移,若隧道受到地形影響就有變形可能。他並說,隧道內牆壁面的混凝土約40公分厚,若裂痕深度僅1、2公分,還不足以影響隧道結構,且依現在還沒有漏水的情形推估,目前結構應未變形。也有專家認為,隧道出現裂痕是很自然的事,但高公局應透過超音波敲擊法確認裂痕深度。

高公局表示,雪山隧道通車已10年,為維護隧道安全,先前已辦理隧道機電系統總體檢,並依總體檢建議改善完成。現階段即將針對土木結構辦理總體檢,今年已開始並完成規劃作業,預計明)年1月開始進行總體檢作業,年底完成,並將依總體檢建議進行相關改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