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別輕易說─退出國家隊!

2016-08-07 06:40

? 人氣

台灣女子網球選手謝淑薇(美聯社)

台灣女子網球選手謝淑薇(美聯社)

近日來,謝淑薇退國家隊事件,引起體壇及國內球迷許多不同看法及爭議;但身處在台灣,不成熟的體育環境與教學現場,身為知名球星、看板人員,更該拿出高度,建置更完整的體育制度才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體育分兩種:一種是家長栽培,一種則是國家培育。簡單來講,就是繳學費和學校供應兩種分類。

舉例來說,棒球、田徑、軟網、籃球等此類的團體運動以及入門運動,這類項目在國內的人才養成,多是學校所栽培,培訓及交流比賽等大多費用,是國家所資助的經費。

另一種則是家長投資的運動、私聘教練教學,簡單來說這稱為「俱樂部訓練」。台灣常見,跆拳道、桌球、網球、馬術、直排輪等,就屬這類項目,在學校的角色訓練功能立場,就較為不明顯。很弔詭的是,兩者一比較下來,台灣體育成績較優秀的項目都是在俱樂部所訓練。從以上歸類,家長願意投資,都是相對於未來前瞻性較高的項目。

舉凡世界知名職業賽收視人口,屬美國職籃、職棒、歐洲甲級足球賽、網球四大公開賽、高爾夫等為最多;但能令球迷亢奮、熬夜收看的項目多屬球類運動,回頭來看,台灣發展以上這些職業球賽,除棒球之外其他職籃、足球還有努力空間才能跟上世界水平。如果從俱樂部模式探討,球類運動必須侷限很多因素才能形成訓練場域。得有人數、場地等限制,相較於其他上述個人賽,難度較為高。

當然有例外,例如棒球在台灣發展蓬勃,被列為國球發展;有職業賽及基層一條龍,許多家長也得負擔投資孩子,在外求學、生活費等資助,因為棒球發展相較其他運動,在台灣較有未來性,家長願意投資,這也屬家長栽培。從上述來看,俱樂部訓練在台灣,團體球類項目屬較難形成模式,但個人賽屬個人訓練,訓練場域相對好形成,也較不同;家長就能依孩子特性,選擇教練訓練,而教練則收取學費生存,從小培育工程,扎根孩子。

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親自趕赴巴西里約熱內盧溝通協調,但謝淑薇以練球為由拒見,只能與她的家人協商。(謝政瀛臉書)
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親自趕赴巴西里約熱內盧溝通協調,但謝淑薇以練球為由拒見,只能與她的家人協商。(謝政瀛臉書)

而網球運動,在台灣大多訓練場域,也是以俱樂部方式呈現,大多私聘教練獨立脫鉤於學校,自主訓練。網球屬世界知名職業賽,有相對收視人口,及其他發展可能。而因這樣,家長願意投資,一起跟教練而起,從小栽培,先踏進世青賽一路再打至世界,再進軍職業。而這樣的訓練方式,早已經脫離國家資助訓練。相對,必須尋求企業贊助,比賽獎金兼贊助費用,依職業模式生存。

而這些職業運動,生存條件相對於其他單向運動有前景,但相對付出,時間與金錢的投資比例,比例就相對於高。

舉美國知名退役網球選手阿格西為例,他爸爸,在阿格西七歲時每天逼他發球2500次,而相對每週打1萬7500個球,一年就是100萬次。父親從小剛硬式栽培,後續送網球學校等,四處征戰。所有的費用與時間,已經高出正常學生與學員的預算,雖然阿格西抗拒這樣訓練,但這樣訓練模式,也讓他得到相當深的基礎功。

阿格西長大後,征戰各大公開賽,一路往大滿貫邁進,獎金及代言費蒸蒸日上,金額隨著時間價碼水漲船高。國家榮譽、投資公益等,與偏鄉議題關注和幫助弱勢幼童,自然成了他人生目標。
台灣職業項目選手,有相對使命,選對項目人才培訓投資相對較有回饋。網球,是世界知名職業運動,公開賽的設計,往往能看到黑馬竄起;有實力者透過單項盃賽慢慢崛起,相對於收入能較快累積。

選手,不能嚷嚷國家沒有照顧;選手,有使命,因為有龐大球迷在背後支持。

從我國選手巔峰生涯比例,黃金歲數都落在大學時期,因為是學生身份,也是生理條件最充沛的時期,相對就必須得靠國家隊獎金和制度生存。選手生涯短的原因,一部分也是因為,選手無職業保障,得提早結束體育生涯,轉任教練或者尋其他職業保障。

職業選手靠自己很正常,因為他是職業、工作。相較於其他不矚目光環的運動項目,幾年才換一次國家與民意重視,對他們而言爭取代表國家作戰是種榮譽與義務,同時也必須靠實力,追後半輩子穩定人生,證明自己。

不受國家隊徵召這話,在一個職業知名球星身上,真不該輕易說出來,尤其是網球比其他運動項目幸運太多了!職業是一份工作。台灣體育選手出路,大多未有相關職業能投靠養成陪伴後續人生。
國家需要榮譽,找出人才需要更多幼苗,更需要同心齊抗,因為是自己的國家。

*作者為教育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