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昌專文:俄國黑手黨/黑幫

2016-07-26 06:50

? 人氣

電影《教父》劇照。

電影《教父》劇照。

一銀ATM盗領案中,那位拉脫維亞籍的安卓斯表示,他因受到俄國黑手黨的脅迫而下海。我不知在他的供詞中,他用的字眼是黑手黨Mafia的俄文?還是黑幫(不知俄羅斯人用那個俄文名詞)?現在正宗黑手黨式微了,反而俄羅斯黑幫-好像應該說「斯拉夫黑幫」比較恰當-縱橫四海。與台灣詐騙集團,簡直可以相較量一下。呵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我而言,黑手黨簡直是個專有名詞。那是因為 Mario Puzo 的小說原著The Godfather ,再加上自1972-1990, Francis Ford Coppola 已成經典的「教父 」三部曲的強大影響。

台灣現在大概很少人知道,「教父」這本小說呈現在台灣讀者眼中,最早是在一本叫「拾穗」雜誌的月刊上,以連載方式出現。我清楚記得,那是我大學五年級時的秋天,1970年的9月或10月號,我買了當月的拾穗雜誌,其中有「教父」小說的連載。第一期好像刊登到柯老爺子在聖誕夜前夕被暗殺⋯⋯。馬上愛不釋手,成了大粉絲。當時的隔日報紙連載或隔月雜誌連載,現在年輕人大概無法想像與接力。

把電影《教父》原著小說譯介到台灣的是當年中油辦的《拾穗》雜誌。(作者提供)
把電影《教父》原著小說譯介到台灣的是當年中油辦的《拾穗》雜誌。(作者提供)

「教父」小說與電影,把黑手黨這個源自意大利西西里的黑幫提昇到一個很不思議,無以名之的境界。

而我特別提到「拾穗」雜誌,是因為這是在1970年左右的戒嚴時代,台灣出版品必須件件審查時,市面上少有的西方文藝思潮介紹雜誌,滋潤著我們文青的飢渴心靈。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文藝雜誌是現在人見人駡的中油高雄煉油廠內的一批那時的工程師知識份子(相當於現在的竹科吧,但人數比現在一家台積工程師還少少少太多了)。要特別強調的,好像大都是外省籍(抱歉,我現在己不使用「外省」這一詞)。真是深深感謝他們的遠見與默默的努力。這些工程師,以當時的潮流,不知是否都到了美國?

Mario Puzo 的小說是1969年出版的,我在1970就可以看到,速度真快,而且翻譯得非常好。那時我的「拾穗」一直在台大醫學院的男生宿舍傳閲。1971年中文單行本果然風靡台灣。1972年,教父電影第一集更是風靡全球。這是我青少年時期很重要的文藝經驗。也因此我一直把黑手黨和義大利㓰上等號。

義大利黑手黨當然早己國際化,但我想所謂俄國黑手黨應該只是黑幫而已,應該不是黑手黨的國際化,而且把魔掌伸到東歐,也晉升為科技犯罪。這次國際化數位化犯罪事件也讓我第一次聽到台灣有來自Moldova的人。如果不是幾年前的一個車臣人在摩爾多瓦小學的恐攻事件,我還不知有這個東歐內陸小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