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朴槿惠的轉變告訴台灣什麼?

2016-07-25 06:10

? 人氣

南韓總統朴槿惠先是與中國簽訂FTA,但卻又與美國共同部屬薩德防空系統,引發中國抗議。(美聯社)

南韓總統朴槿惠先是與中國簽訂FTA,但卻又與美國共同部屬薩德防空系統,引發中國抗議。(美聯社)

由於推出新南向政策以及南海仲裁,過去半年台灣的注意力大多「向南看」。然而,北方朝鮮半島的情勢變化,卻頗有值得台灣借鏡之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南韓總統朴槿惠自2013年上台後,刻意拉近中韓關係,一方面希望借助北京的影響力,約束北韓核武發展;另一方面,透過加強經營中國市場,促進南韓出口與投資。朴上任後第一個外交特使團就是派往中國;從2013年至今,已與習近平見過六次面;去年九月,不顧美國反對,出席北京「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儀式,更是唯一在場的美國盟邦領導人;中韓FTA也已於去年底正式生效。只是,中韓看似合作無間的互動卻於日前全然生變。七月六號,南韓與美國共同宣布將在南韓部署薩德防空系統(Terminal High-Altitude Defense, THAAD),引起中國強烈不滿,中國外長王毅更將此事稱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究其原因,北韓於一月進行的第四次核試,以及事後北京的冷漠態度是迫使朴槿惠改弦易轍的最後一根稻草。過去幾年,北京一直沒有對北韓一系列的核試拿出足夠約束力,導致朴槿惠主張的信任政治(turstpolitik, 在強勢回應挑釁的同時設法與北韓互動)毫無成效。第四次核試後,習近平也多次拒絕與朴槿惠進行熱線對話。其次,就連曾被部分人士認為影響極大的中韓FTA,也沒有為南韓帶來明顯的競爭優勢。截至今年六月,南韓對中國的出口額連續十二個月負成長。

至於台灣,過去八年在馬政府執政下,也選擇以拉近兩岸關係,作為對外戰略主軸。除了大量開放中國旅客、學生與資金來台,更簽訂ECFA,展開服貿談判,在馬英九任期尾聲,也進行「馬習會」。不過,與南韓處境類似,台灣換得的大多只是中國的口頭善意,而非實質進展。台灣的國際空間依然嚴重受限,連亞投行都遭拒門外;中國對台軍事部署不減反增,卻說飛彈不是對準台灣;到今年六月止,台灣對中國的出口額連續十五個月負成長。

總結而言,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觀察朴槿惠的真心換絕情,台灣應該好好想想。

*者為文字工作者,台大政治系學士,美國佛萊契爾外交暨法律學院碩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