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害怕說出來」俄國與烏克蘭性犯罪受害者勇敢分享經歷 扭轉社會漠視風氣

2016-07-28 11:33

? 人氣

烏克蘭記者梅利尼琴科發起網路活動,嘗試扭轉社會漠視性犯罪的陋習。(美聯社)

烏克蘭記者梅利尼琴科發起網路活動,嘗試扭轉社會漠視性犯罪的陋習。(美聯社)

面對社會可能投以的異樣眼光,性犯罪受害者常在壓力下選擇噤聲,但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情況可望有所改善。烏克蘭記者納斯特亞・梅利尼琴科(Nastya Melnychenko)日前在Facebook上分享自身的受害經歷,勇於面對傷痛的行為,鼓舞了烏克蘭與俄羅斯數百名性犯罪受害者,他們陸續在推特(twitter)與臉書(Facebook)等社群網站上,吐露不為人知的慘痛經歷,並以「我不害怕說出來」(I Am Not Afraid To Say It)作為主題標籤,在網路上掀起風潮,已打破社會對性犯罪沉默姑息的封閉態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劃破沈默 受害者提倡面對性暴力

我們(受害者)不找藉口,因為性侵犯才該被責怪,而不是我們。我並不害怕說出口,也沒有一絲罪惡感... 男人能否體會在成長的過程中,被當成肉塊般地看待?你什麼都沒做但人們卻自認有權侵犯,玩弄你的肉體。

梅利尼琴科以#яНебоюсьСказать(#IAmNotAfraidToSayIt)的主題標籤作為開頭,在臉書分享了青年時期遭親戚與陌生人性騷擾,以及被前男友以性愛影片威脅的經歷。她表示,讓性犯罪的殘酷暴露在陽光下是有必要的,因為這些犯罪者才是該被責怪的人,而不是遭到威脅及侵犯的受害者。

梅利尼琴科強調:「透過分享,能讓經歷過性犯罪的倖存者都明白,這是整個社會的過錯,而非我們(受害者)自身的問題。在俄羅斯社會中,人們對性犯罪的存在感到羞恥,使得受害者不被信任,深陷性犯罪泥淖的我們因而遭受忽視。」

《衛報》稱,梅利尼琴科的理念旋即獲得廣泛支持,最終如星火燎原般席捲烏克蘭與俄羅斯地區。受害者紛紛打破沉默,分享慘痛經歷。但對受害者而言,這樣不僅是一種宣洩方式,也是讓受害者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沒有被世界遺棄,進而走出陰霾。這個分享行動不只女性受害者參與,更擴及男性受害者,他們也站出來發聲,為的就是打破社會對受害者自己招惹是非的刻板印象。

人聲鼎沸 但現實情況並不樂觀

不過分享活動帶來的實質改變仍有待觀察,因為在俄羅斯地區,網路平台的影響極為有限,臉書在當地更被視為「西方知識菁英使用的平台」,因此不易獲得廣泛響應。另外,俄羅斯媒體對此行動的報導,往往混雜著譏笑,甚至批評。例如俄羅斯生活新聞頻道(Life News)訪問了俄羅斯莫斯科心理分析學院的性學家,指出社群媒體上流傳的許多受害經歷,內容是偽造的機率很高,而且一旦被散布在網站上,可能激起潛在性犯罪者的邪惡念頭,開啟他們的犯罪慾望。

對於活動能不能帶來的實質改變,俄羅斯女性普遍抱持悲觀態度。根據聯合國毒品暨犯罪辦公室(UNODC)的數據指出,俄羅斯的性犯罪率在全球排名中位居第44,但是《衛報》指出,性犯罪在俄羅斯國內被系統性地忽視,因為「性騷擾」長期以來在俄羅斯地區被譏諷為西方社會政治正確的語言,意即未通報的案件可能比想像中更多。在2008年,聖彼得堡的一名法官甚至在職場性騷擾的判決中指出,所謂的「性騷擾」不過是人類正常關係的一環,「如果沒有性騷擾,就無法繁衍下一代」。

滴水穿石 分享讓受害者走出陰影

當你和俄羅斯政府打交道,片刻不得喘息,因為我們會持續揮舞旗幟,提倡這個議題,一次接著一次,永不放棄地抓住大眾的關注。

就算無法立即帶來改變,梅利尼琴科掀起的分享風潮仍撼動了舊有觀念,而且分享經歷,也讓許多受害者不再感到自卑或有罪惡感,能夠坦然面對過往傷痛,並以此為自己與其他受害者發聲,一點一滴地扭轉社會氛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