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嘉一觀點:桃機場水災省思─加強應變刻不容緩

2016-06-14 06:50

? 人氣

淹水事件過後,行政院長林全、桃園市長鄭文燦、交通部長賀陳旦9日視察桃園機場捷運A13機場第二航廈站。(顏麟宇攝)

淹水事件過後,行政院長林全、桃園市長鄭文燦、交通部長賀陳旦9日視察桃園機場捷運A13機場第二航廈站。(顏麟宇攝)

桃園機場本月2日因大雷雨,造成嚴重淹水成災,導致旅客與設備損失約5000萬元,暴露出桃機場公司管理的問題。交通部或工程會之報告,均突顯出此次淹水災害,主要原因為公司管理鬆散丶防災應變不足。筆者從事災害管理二十多年,具國內外實務與教學經驗,並曾替工業局研訂「工廠緊急因應計畫規範編撰」(1993),以為工廠撰寫「緊急應變」之規範; 認為此次水災,涉及管理上的問題,有必要對機場之「水災緊急應變計畫」加予了解與分析。所謂「緊急應變計畫」就是預先擬定好的「溝通和作業系列」,以便一旦緊急事故發生時,可作為因應之依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依網站資料,顯示桃機場公司已依「災防法」設有災害應變小組,以處理各類型之重大天然或人為災害(前者包括風災、水災、震災等)之防救應變;並依事先訂定之事故管理系統(IMS),建立了應變体系。IMS系統設有五個功能組包括指揮部,由總經理擔任「指揮官」,並於第二航廈之營運控制中心會議室,建立「緊急應變中心(EOC)」。針對各類型之災害,還建立緊急應變處理作業程序(SOP);然而,水災之SOP未見公佈於網站。

桃機場公司之IMS系統於本次水災,未見其有效發揮運作,甚至令人感覺「訊息組」在對外資訊的整合與發佈,並未「及時地」與「有效地」呈現。玆提出下列三項管理上之議題,供吾人思考。

問題思考

一、水災應變計畫是機密文件嗎?筆者於八仙爆燃災難的論述〈緊急救護及急難計畫〉一文中,指出緊急變計畫並非機密文件。桃機場把水災應變計畫(含SOP)當機密文件,未掛網站,完全漠視大眾對週遭潛在災害之「知的權力」(right to know)的普世價值。雖經筆者於六月五日告之,迄今仍未上網公告。結果是,不但員工可能不知道水災應變IMS系統,依媒體報導,總經理竟然說「我所在的地方就是緊急應變中心」(EOC),也就不足為怪了。

二、水災應變計畫是否定期演練和修正?筆者經由電話訪談其上級機關,正如李鴻源所講的,桃機場過去未曾有水災應變演練。單單編訂一本水災緊急應變計畫書,並不表示它確實能發揮其作用。所謂「實驗檢驗真理」,它還要經過定期演練,才能證實它是實際可行的,其內容也要定期修正。

三、單一指揮或聯合指揮?一人指揮是救災關鍵。IMS系統的特色是一人指揮,只有在跨越不同行政轄區才會發生聯合指揮。美國前紐約市長朱良尼於911恐怖攻擊時,坐鎮指揮,冷靜果斷的態度博得一致讚揚。据然而,依媒體報導,桃機淹水災害發生時,交通部政務次長及常務次長均於第一時間前往現場勘災並指揮應變,違反IMS運作準則。

解決問題

一、加強緊急應變能力。筆者對蔡英文五二0就職演講的評論〈環保推動新策略--期待與預防〉一文中,建議新政府於處理環境問題上,要強調「期待和預防」策略。 然而,根據過去經驗,不管是天然的或人為的,意外事故仍將無可避免地發生;因此聯合國的報告「我們的共同未來」(Our Common Future)呼籲各國政府,「永續的經濟發展要加強緊急應變能力」。緊急應變規劃要涵蓋預防、準備和因應三要項。「預防」是最重要的,但其他二項也不可忽略;「因應」是最後不得已的措施。「準備」是一項預先計畫、安排好的作業;任何設施/工廠應隨時「準備」好,以便事故發生時,能夠「及時」地與「有效」地因應。在預防上,吾人必須了解事故的「預防」是比事後的「因應」來得經濟又有效,因此要加強災害的預防認知訓練,如將「水災緊急應變計畫」掛上網;完善的「準備」可次避免或降低事故的影響。

二、處理環境問題要強調「期待和預防」。環境緊急的管理平常就要做,此次桃機場淹水災害說明政府在環境緊急管理策略上,要從「反應」導向調整為「主動」導向。

*作者為台灣重大工業意外防治協會理事長,中山大學環工所兼任副教授,前加拿大聯邦政府環境緊急應變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