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核四封存?拆除?買個保險、留個退路吧!

2016-06-07 06:30

? 人氣

再生能源要完全替代核電仍有一段路要走。圖為彰濱工業區的風力發電。(呂紹煒攝)

再生能源要完全替代核電仍有一段路要走。圖為彰濱工業區的風力發電。(呂紹煒攝)

最近新政府引發外界討論的話題,除了那些髮夾彎外,另一個較不受矚目的是:核四該繼續封存還是直接拆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政府評估核四封存或拆除

經濟部長李世光在記者詢問核四是否繼續封存問題時,顧左右而言他,只說經濟部在評估中;行政院長林全在立法院會質詢也被問到這個問題,他是說「若核四不需要封存就會將計畫停掉;而目前既定的封存,是為了維持它的可運作性,這點來看也沒什麼錯,因此未來等政策確定後,就會重新檢討。」

核四從1999年動工至今,已經花了超過3000億元了,扁朝的停建再復建,延後時程又多花錢,到接近完工營運階段時,又碰上2014年太陽花學運之後接續的林義雄絕食,馬政府最後以「核四封存」暫時解決爭議。

當年封存為保留選項,但問題也留給後人

馬政府當時的作法只能稱為權宜之計,因為當時政治上,林義雄絕食讓其承受莫大壓力,同時社會的氛圍上,在學運中被擊潰的馬政府,亦已無力亦無能強推核四;但又不願亦不甘宣布終止核四,因為根據台電當時的電力供需預測,2017、2018年之後,電力備轉容量會下降到有限電風險,加上顧及台電財務問題,因此用封存方式,為未來保留其它選項,但也是把問題留給後人。

民進黨廢核、推動非核家園的立場堅定,因此未來核一、二、三按照原訂時程除役似乎已無太大疑義,也因此核四是否要每年花十多億封存,還是直接就廢止拆除,也成為新政府的議題。

廢核要「甘之如飴」接受缺電與電價上漲

對堅定的廢核者而言,當然是百分之百的支持直接拆除核四,以免未來「撒旦復活」─不論後果如何都不管;這就是新政府原委會主委謝曉星說的為了廢核,要大家「甘之如飴」的面對缺電與電價上漲。

不過,個人可能如此思考,政府則不能如此規劃電力政策,強迫大家一起「甘之如飴」面對缺電與電價上漲。關鍵因素仍在全面廢核後,國內電力供應是否出問題,新政府能源政策提出的再生能源比例拉高到20%,承諾不缺電、電價不漲等是否作得到,至今各方看法不一。

過去十多年來,再生能源比例增加有限;去年的數字是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占8.3%,但因為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都受天候影響,非24小時可發電,因此發電量中,再生能源占的比例只有4.2%,且其中以水力發電居多。未來台灣再難蓋新的大型水庫以增加水力發電,再生能源的增加就是要靠太陽能與風力發電。

再生能源的成本、環保問題

台灣再生能源增加緩慢,外界認為與政府未積極推動、加大誘因,台電是球員兼裁判,未真心全力推動,如果原因是這樣,民進黨執政後可望有所改善。但也別忘了其它限制因素─如陸上風電已飽和,必須往海上發展,難度與成本都高;太陽能每天發電時數有限,需要更多土地「種電」,同時也要完成連結的電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