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增家專文:《太陽的後裔》讓愛國變成一種時尚

2016-04-27 06:50

? 人氣

太陽的後裔海報。

太陽的後裔海報。

最近韓劇《太陽的後裔》在台灣相當火紅,讓許多韓迷在打招呼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加上劇中經典台詞:「團結」。也因為該劇描述職業軍人生活,讓韓國也順勢颳起一股「愛國之風」,甚至韓國總統朴槿惠亦對該劇大為讚賞,稱該劇有助加強韓國的愛國教育,向年輕人傳遞「正確的國家觀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也因此,在這次韓國國會大選當中,許多候選人便紛紛搭上《太陽的後裔》熱潮,在競選宣傳照上將自己化身劇中人物,如主角劉時鎮穿上軍裝的英挺模樣、軍醫官尹明珠俏麗的打扮,甚至連劉時鎮幫姜暮煙綁鞋帶的經典畫面,都成為候選人競相模仿的對象。

太陽的後裔紅到候選人都要用來當宣傳。(作者提供)
太陽的後裔紅到候選人都要用來當宣傳。(作者提供)

而他們也把《太陽的後裔》劇名,冠在自己的選區增加能見度,例如「天安的後裔」「光州的後裔」「大邱的後裔」,因此「後裔」輩出成為這次韓國大選的熱門焦點。

太陽的後裔,紅到候選人都以之「冠名」(右)。(作者提供)
太陽的後裔,紅到候選人都以之「冠名」(右)。(作者提供)

此外,也有許多候選人翻箱倒櫃找出自己過去當兵時期的照片,做成自己的競選宣傳照。也因為街上隨處可見的懷舊照片,讓韓國街上瀰漫一股濃濃懷舊風,過去的當兵記憶,在《太陽的後裔》熱播催化下,似乎轉化為一場甜美回憶。  

愛國成為時尚。
愛國成為時尚。

 

然而韓國團結的表象之下,卻存在相當嚴重的地域對立。

在韓國南部有一條蟾津江,千年以前,它分隔江東的百濟國與江西的新羅國,千年之後,它也是江東的全羅道與江西的慶尚道之分界。韓國地域對立的歷史不但比台灣還要悠久,在韓國人剛烈民族性的作祟下,政治上的歧見甚至比台灣還要水火不容。

地域的對立讓韓國的慶尚道與全羅道雖近在咫尺,卻老死不相往來,也讓韓國政黨政治,形成涇渭分明的保守、進步兩大體系,沒有第三政黨存在的空間。

韓國的地域政治產生原因,有過去三國時代歷史恩怨的造就,也有戰後威權時期軍人專政對異議者迫害的遺緒。歷史的分裂,是韓國地域對立形成的溫床,而朴正熙對全羅道的屠殺,則是韓國地域分裂的催化劑。

歷史上,新羅與百濟的長期對峙,到了二次戰後化身為民主(全羅道)與威權(慶尚道)的相互對立,同時在統治者於經濟上的刻意壓抑下,形成進步(慶尚道)與落後(全羅道)的鮮明對比。韓國的地域對立,竟在政治民主化後全面爆發,並在選票的分布上開花結果。

當今韓國的地域對立到底有多嚴重呢?1987年韓國舉行民主化後第一次總統直選時,代表統治勢力的盧泰愚在家鄉慶尚道獲得92%的選票,但是在全羅道卻拿不到8%;到了1997年,這種地域對立的選票更是懸殊,當時代表長期被迫害者的金大中在家鄉全羅道獲得將近99%的選票,但在長期執政者的故鄉慶尚道,卻只拿不到5%的選票。

台灣從過去以來,在所謂的北藍南綠政治版圖上,選票分布也只不過是七比三,國民黨在民進黨的大本營台南市雖然居於弱勢,但至少還能獲得30%的選票。而在韓國,地域對立所造成的選擇性投票的差距,卻是將近九比一,可見韓國因地域對立而形成的政治分歧之嚴重。

由於慶尚道與全羅道的長期對立,讓韓國首都首爾的所在地京畿道,在歷次總統大選當中時常成為左右選舉勝負的關鍵,也就是無論進步勢力或保守勢力,只要任何一方能夠在京畿道獲得多數選民支持,誰便能夠勝出。京畿道彷彿成為天平上的小砝碼,足以左右選舉勝負。

不過,韓國在內部雖然地域對立嚴重,但是一旦面對來自外國的壓力,或是來自北韓的軍事威脅,韓國人卻能立刻拋棄地域成見,全民一致對外,可見愛國與團結,在民族主義大旗下早已成為大韓民族的共同信念。

反觀台灣在民主化之後,內部朝野彼此對立不斷,處處相互杯葛牽制;對外時,更是統獨意識、親中親美路線吵成一片。例如最近台灣朝野正為了國人在肯亞的詐欺犯罪嫌疑,究竟該讓中國帶回審判還是先送回台灣再尋求兩岸司法互助而吵鬧不休,就是一樁明證。

如此鮮明的對比,我想應該是近年來韓國能夠快速在世界崛起,而台灣卻仍舊原地踏步的原因之一。

蔡增家與他的新作《上一堂好玩的韓國學》。
蔡增家與他的新作《上一堂好玩的韓國學》。

*作者為政大國院關係研究中心亞太研究員,著有《上一堂最好玩的日本學:政大超人氣通識課『從漫畫看日本』》(先覺出版)。本文選自作者新著《上一堂最好玩的韓國學:政大超人氣教授帶你從韓劇看韓國社會、政治、外交與兩韓關係》(先覺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