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想跟京都比?台中人等著被撞吧!

2016-04-19 06:20

? 人氣

台中交通違規事出頻繁,為6都之冠。(丁志寬攝)

台中交通違規事出頻繁,為6都之冠。(丁志寬攝)

我知道讀著們可能期待有人整理好土著訊息(Native Information),幫我們歸類好日本素質好、台北硬體好,台中則因為中央政府重北輕南,字典裡沒有中部。這樣的「資源跟預算少很多」的剝奪感論述,來進行論述城市用路禮儀的出發點。可惜我不打算這樣行文。台中的步行人路權是次等又次等的。但這種次等是台中市民自找的,一個城市的規劃就毀在這種素質的次等中。台中積習已久不遵守交通規則及騎樓擺放的規定,不只是預算上是次等,而是民眾用路禮節及道路禮節都非常的不如台北及京都這樣的先進城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用路禮節低落、道路建設隨便,小京都美名安在?

台中在日殖時期號稱台灣小京都。我長期在「台灣小京都」工作與研究,台中舊稱大墩,這個城市在殖民時期以整齊的街坊規劃聞名。台中的城市規劃參考了京都棋盤式的街道。京都的街廓改正早在17世紀就有繪畫為證。這樣的方正街廓不但被完整保留下來之外,更被日本殖民政府移植到台中。台中的城市結構與京都類似;車站南區靠著幾條馬路聯繫,整個城市的重心往北發展,車站附近都是馬路狹窄的雙向道或單行道;新規劃的馬路則大許多,有環狀道路跟幹線連結。重點是,這些路上都有寬敞而平坦的人行道,供市民及旅客行走;拉著行李或嬰兒車也不覺得困擾。下雨天,有的地磚還有特殊的排水功能讓地板保持不積水的狀態。反觀台灣的人行道及柏油路面坑坑洞洞,塗料也造成雙輪族雨天打滑。

現在的京都車站。(圖/維基百科)
現在的京都車站。(圖/維基百科)

我前幾天在京都進行參訪,見到京都的綠帶與水系保存亦為完整。綠地分布遍及各個公園、神社與坡地,也是市民休閒及觀光的去處。河川則均為水泥化之河川。京都河川就像台中九條市區河川深入市區;鴨川、桂川、宇治川、經過市中心等精華地段後匯流到市郊的淀川。為政者應好好思考,這樣的都市河溪是否能提供供城市更積極的生態服務?不僅如此,京都人妥善的規劃高賴川,高賴川前段位於鬧區四條,被美化成為適合步行欣賞的櫻花步道。步行者及輪椅族在這裡完全沒有通行的障礙,還能享受春天櫻花盛開的風景(註:櫻花比較不遮蔭,沒有行道樹功能)。只有完好的人行道,才能保障行人及輪椅族的安全。

京都鴨川畔盛開的櫻花,是4月的旅遊熱點(圖/Ryosuke Yagi@flickr)
京都鴨川畔盛開的櫻花,是4月的旅遊熱點(圖/Ryosuke Yagi@flickr)

但不論巷弄狹窄或寬敞,京都人絕對不會在馬路上亂放私人物品、擺設投幣販賣機及垃圾桶、或用私家腳踏車或機車占據路線、更遑論擺設攤販於畫設的人行道及家門口前。政府也鮮少設置電線桿、機電設備、停車格及樹穴於人行道正中央阻礙通行。也許有人認為台中人口很密集、地價很貴,所以人行道構造物密集。然而京都地價更貴、地段更壅擠。這不僅僅是一個規劃設計上的貼心,更是市民社會高素質的集體配合。這樣的公部門建設水準輔以市民高度用路觀念,才能確保交通秩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