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購物狂歡前,你知道它的由來嗎?百年前曾在228舉辦,象徵女權運動的血淚史

2019-03-08 18:30

? 人氣

印度3月8日「國際婦女節」(AP)

印度3月8日「國際婦女節」(AP)

每年的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一個在台灣不是國定假日,近年來各種商人促銷化妝品、衣服等女性用品的節日。很少人知道,婦女節的背後是一段血淚斑斑、爭取平等的漫長旅程,國際婦女節不但是紀念這些歷史上可歌可泣的女權運動,也是藉一年一度的日子,慶祝婦女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領域的貢獻及成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踩著過去捍衛勞權、參政權的血淚走來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西方國家歷經工業革命,資本家忙不迭擴張工廠,工作環境惡化、低廉薪資,都逼得一般老百姓喘不過氣,罷工活動因此風起雲湧。此時,占世界一半人口,享有權利卻少得可憐的女性,也逐漸從溫順的日子甦醒過來,女權運動搭上工人運動,要求婦女在薪資、受教育、參政上的權益,應當與男性有同等的地位。

1910年1月,克拉拉·蔡特金和羅莎·盧森堡。(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10年1月,克拉拉·蔡特金和羅莎·盧森堡。(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08年,1萬5000多名女性在美國紐約集會遊行,抗議僱主剝削女工,要求縮短工時、提高工資,並爭取女性選舉投票權。那場大遊行之後,美國社會主義黨(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1909年2月28日宣佈設立「全國婦女日」(National Women's Day),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婦女節慶祝活動。

翌年8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婦女大會上,德國婦女運動領袖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提議把美國的全國婦女日升級為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獲得來自17個國家的100位女性代表同意。此時國際婦女節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日期,1911年奧匈帝國、德國、瑞士等國家共有100萬人響應3月19日的婦女節,美國則是在2月最後一個星期天慶祝。

二月革命與國際婦女節

俄羅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俄羅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際,俄羅斯帝國有兩百萬名男性死於戰場,俄軍節節敗退、國家經濟陷入寒冬,首都彼得格勒(Petrograd)工人階級的婦女們奮力養家糊口,有人甚至淪落為娼妓、罪犯。

1917年3月8日(當時通行的儒略曆則是2月23日)爆發的俄國「二月革命」,與婦女捍衛生命權與勞權的運動息息相關,蘇聯布爾什維克革命黨人列夫‧托洛斯基(Leon Trotsky)曾寫道:「2月23日是國際婦女節,我們預計會有些會議和集會,但從沒想到這個『婦女節』會開啟一場革命,到了早上,所有人都走上了街頭。」

那天清晨排隊領糧的俄羅斯人發起集會抗議,女性以慶祝國際婦女節為由宣告罷工,直到下午約有10萬名工人跟著走上街頭,憤怒的她們砸碎了商店窗戶,奪取貨架上的麵包和食物,隔天更有5萬名工人加入,他們癱瘓了城市交通,在軍警的炮火包圍下不斷奮進。4天後,俄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被迫退位,由溫和改革派組建的俄國臨時政府接管政權;一周後,女性獲得了投票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